“伽利略”计划的出台
长期以来,一直由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为欧洲提供技术服务。该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,在近20年来不仅为美国本土提供了周到的民用服务,而且为美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,曾在海湾战争、阿富汗战争中大显身手。尽管美国免费为欧洲提供定位服务,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人暗下决心,希望打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,摆脱对美依赖。
实际上,在上世纪90年代,欧盟和欧洲航天局已就“伽利略”计划进行了长达5年的可行性论证。1999年,他们提出了“伽利略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划,即欧洲GPS。
“伽利略”计划自出台以来一直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困扰。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强调打造欧洲独立的GPS的重要性。而英德等国却认为,既然有美国提供的免费“午餐”,何苦花巨额资金再打造一个同样的系统。法国总统希拉克批驳说,放弃“伽利略”计划则意味着“接受欧洲在空间沦为美国附庸的悲惨现状”。希拉克认为,欧洲应该争取独立和平等。法外交部发言人利瓦索表示,“伽利略”系统是打造“欧洲空间”的核心计划,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也许是一场胜利速度叫人惊叹的阿富汗战争,迫使原来反对实施“伽利略”计划的欧盟成员国立场发生了转变。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于2000年初决定建造“伽利略”卫星定位系统;当年6月,在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,欧盟经过多方努力,终于获得了实施“伽利略”计划所需的L频段频率资源,为顺利实施“伽利略”计划创造了必要的条件;2001年11月,欧洲航天局决定拨款5.5亿欧元用于“伽利略”计划的技术开发。2002年3月15日和16日,欧盟各国首脑在巴塞罗那的峰会上都表示要启动“伽利略”计划,支持“伽利略”计划的实施;3月26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运输部长会议上,各国部长仅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,便为“伽利略”系统亮起绿灯,同意为该项目划拨4.5亿欧元研究经费,该计划启动进入实质阶段,这使曾让欧洲航天局大伤脑筋的“经济症结”化为烟云。
欧盟运输部长们以全票通过一项协议,决定在5年内打造一个可同美国GPS抗衡的欧洲卫星定位系统“伽利略”。打破由美国垄断全球空间定位技术的局面。
当然,由于欧洲各国间利益存在着差异,曾导致计划实施很不顺利。但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让“伽利略”计划陷入僵局。
“伽利略”挑战美国GPS
“伽利略”具有四大特点:自成独立体系;能与其它的相关系统兼容;具备先进性和竞争能力;公开进行国际合作。
“伽利略”卫星定位系统将由30颗轨道卫星组成,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.4万公里,倾角为56度,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,每个轨道面部署9颗工作星和1颗在轨备用卫星。“伽利略”将为用户提供误差不超过1米的精确定位服务,可为公路、铁路、空中和海上运输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。
“伽利略”计划实际上是第一个欧洲的全球卫星定位服务计划,也是世界上笫一个专门为民用目的设计的全球性卫星定位系统,与现在普遍使用的GPS相比,它更先进、更有效、也更可靠。它提供的服务比GPS多,服务水平比GPS高。
“伽利略”系统卫星数量多、轨道位置高、轨道面少,更多用于民用。打个比方说,GPS只能找到街道,而“伽利略”则可找到家门。“伽利略”系统的设计识别误差范围仅有1米,美国GPS精确度误差为10米。因此,可以说“伽利略”的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,定位精度优于GPS。“伽利略”系统运作安全稳定。它除对固定和移动的民用设施定位,汽车、轮船、飞机等交通工具导航外,还可以运用在地质勘探、考古、天气预报等多个领域,用途十分广泛。当然,它还能够为军舰、远程作战部队及巡航导弹等提供导航服务,甚至还能完成导弹跟踪监测等。
欧盟将该计划的意义“同手表的发明和20世纪90年代初移动电话的发明相提并论”。希拉克总统表示,伽利略系统的建立预示着欧洲人将在未来的空间情报战中掌握主动。
共4页: 上一页 [1] 2 [3] [4] 下一页
|